研究
-
中国植绥螨研究与应用
黄明度,杨悦屏,欧阳革成等主编2011 年出版104 页ISBN:9787306040701本书介绍了我国开展系统研究植绥螨的进展、植绥螨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植绥螨的饲养与繁殖以及植绥螨的区系分类研究等内容。
-
-
当代意义的文艺学研究
李启军著2014 年出版238 页ISBN:9787516143056本书是李启军教授关于文艺学、美学等方面研究论文的选编。所选的13篇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过,一些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在该著作中作者提出的许多学术观点,富有创新性,启发性。每一...
-
狂欢的奇观 香港喜剧电影研究
康宁著2014 年出版164 页ISBN:9787106039486在华语电影研究领域,香港电影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喜剧电影也成为香港电影最具本土特色的电影。本书试图在对香港喜剧电影的研究中,找到繁盛的根源,也对低谷中的香港电影有现实的启发。...
-
-
-
新时期文学的焦虑叙事研究
江腊生著2014 年出版260 页ISBN:9787516149065新时期文学研究处于一种紧张和焦虑之下。或以西方话语概念来照套中国文学,或以本土的文化形态或政治话语来加以反拨,整体缺乏一种平静审视的心态来进入中国文学内部。本书从分析新时期文学中的表现出来的焦虑...
-
-
宋初政治研究 以皇位授受为中心
顾宏义著2010 年出版373 页ISBN:9787561779125本书研究宋代初期的政治制度,通过考证、辨析相关文献史料的成书经过、史料源流及其真伪讹误,揭示因为皇权授受问题而产生的宋太祖兄弟间、君臣间以及诸大臣间的权力之争。...
-
-
潮汕侨批集成 第3辑 78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2015 年出版504 页ISBN:9787549534814海外华人华侨邮回祖籍所在地的汇款单俗称“侨批”。本书每辑分别收录东南亚地区潮汕籍华人华侨与祖国亲属往来侨批30000余件,寄批时间主要为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封、信、回批、票根等类。侨批不仅仅是...
-
发菜蛋白质组学研究基础
梁文裕著2014 年出版208 页ISBN:9787552515329本书内容:包括发菜的生物学特性、宁夏发菜资源及其分布区植物多样性、蓝藻蛋白质组学研究、发菜藻蓝蛋白分离纯化及相关分子信息、基于双向电泳和串联质谱技术的发菜蛋白质组研究方法的建立、发菜日生长周期...
-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以南宁市为例
覃洁贞等著2014 年出版282 页ISBN:9787514142099本书注重从“现代”、“体系”两个角度对产业进行研究,全书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和指导性。全书分为十章。...
-
1902-1937年北京的妇女救济 以官方善业为研究中心
孙高杰著2014 年出版277 页ISBN:9787561551370本书通过考察清末民初北京妇女救济的发展历程,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清末民初,北京官办妇女救济机构的理念和实践的具体状况,在面临政治、经济等条件变化时妇女救济事业如何开展,效果如何;影响妇女救济活动有效实...
-
她们的舞台 当代美国妇女剧作家研究
张生珍著2014 年出版244 页ISBN:9787516152805本书的研究主要以历史时间为主线,讨论不同时代、不同族裔和文化背景下妇女剧作家的艺术创作。她们的创作既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也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本书的研究从文化、历史、美学及意识形态等诸多角度,对当代美...
-
黑水文明研究 第2辑
胡凡主编;魏影副主编2008 年出版526 页ISBN:9787531651529本书第一部分是“全国第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研讨会”的论文集,第二部分是为俄罗斯学界关于女真史研究的论文的译文。
-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校证及相关研究
吴朝阳著2014 年出版317 页ISBN:9787214121424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予以完善而完成的。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简,为研究者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十分难得的资料,近年来张家山汉简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囿于专业,大都侧重于历史、社会等方面。...
-
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 河源市 总第20卷 第11册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编2014 年出版221 页ISBN:9787218091297本书对河源市现存的各处革命遗址作了统计与叙述,这些遗址中有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政府遗址,也有分布于市县各地的多座英烈纪念碑、烈士陵园,还有阮啸仙等名人的故居。该书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当地的革命遗址,对党...
-
-
中国研究 2013年秋季卷(总第18期)
周晓虹,谢曙光主编2014 年出版266 页ISBN:9787509761045半个世纪以来,发端于海外的中国研究已从社会科学的边缘走向这一知识体系的中心,由西方学人独步的学术论域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学人共享的研究旨趣,同时也成了世界学术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