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570,056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6817秒)
为您推荐: 燕行录 与清代满族印记研究 燕行录千种解题 燕行录全集 孰言吾非满族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 满族罗关穆昆续谱与祭祖考察 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
-
三礼馆 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
林存阳著2008 年出版323 页ISBN:7509701511本书以探究《三礼》学演进问题为入手,以乾隆初叶为重点考察时段,以清廷诏开三礼馆为核心议题,将其置诸清代社会由乱而治而盛的广阔历史背景之中,从清代学术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把握,通过对清廷诏开三礼馆的举措和...
-
蠔镜映西湖 屏蔽与缓冲中的清代澳门中西交流
周湘,李爱丽,江滢河著2013 年出版298 页ISBN:9787509743102本书以外交使团的交涉、英国人在澳门的生活空间、澳门总口到拱北海关的变迁以及清人诗文所见之“夷妇”及性别关系等若干专题为例,讨论了在清朝澳门的特定时空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可渗透性。文化...
-
清代华侨在东南亚 跨国迁移、经济开发、社团沿衍与文化传承新探
高伟浓著2014 年出版524 页ISBN:9787566812667本书为探讨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地区的播迁情况的学术著作。作者以清代作为研究的时间维度,以越南、柬埔寨、缅甸、暹罗、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北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群岛、西婆罗洲、菲律宾十个东南亚国家或地...
-
清代的外交与外交礼仪之争 一部从高傲到屈辱的外交史 下
王开玺著2017 年出版973 页ISBN:9787506084413外交是国家的代表或机构,为了本国近期或长远的利益需要,依据一定的制度、惯例、准则和礼节,以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与他国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外交礼仪是各国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交的场合向交往...
-
大元史与新清史 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传佛教研究为中心
盛洁责任编辑;沈卫荣2019 年出版305 页ISBN:9787532591442本书稿为作者近年来对于蒙元史和清史理论研究的一组文章合编,为一本史学理论的学者散论。近年的历史研究中,关于“历史书写”、“话语权”的研究思路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
-
清儒之道 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张昭军著2017 年出版238 页ISBN:7520107647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儒家文化为何衰落?问题何在?本书尝试从学术思想史角度予以反思。 全书以清代汉学、宋学关系的演进为主线,以清代各派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讨论为研究重点,分析学....
-
清代华北乡村庙宇与社会组织
姚春敏著2013 年出版390 页ISBN:9787010127637本书选择以山西泽州为标本,以散落于泽州各个村落、散见于方志文集等各种史料中的5000余通碑刻为基本历史素材,对山西泽州乡村庙宇在时间空间中的分布、山西泽州乡村庙宇中的“社庙”(包括形成原因、认定标准、...
-
清代江南义葬与地方社会
黄永昌著2017 年出版317 页ISBN:9787520301176中国拥有悠久丰富的慈善理念与实践,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义葬不是单纯的慈善问题,还与丧葬礼仪、移风易俗、基层管理、救灾济贫、灾民流民、会馆公所、城市空间、近代转型等诸多问...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皇权不下县? 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胡恒著2015 年出版391 页ISBN:9787303190669区域研究的兴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研究转向的显著特征之一,学界抛弃了过往拘泥于政治史的宏大叙事,转而试图通过个案或区域研究寻找到一条呈现“整体历史”的路径,构建起中国史学自身的解释模式。对“区...
-
清代台湾道、台湾道台与台湾社会
庄林丽著2015 年出版473 页ISBN:9787509776421作为清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道”位居省与府之间,可以弥补二者行政运转之不足;“道”的长官“道台”是位处督抚及藩臬两司之下、知府之上的中级地方官员,在地方政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具有承上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