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称

大约有4,614项符合查询结果项。(搜索耗时:0.0727秒)

为您推荐: 河南佛教石刻造像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 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佛教造像

  • 本尊 中国藏传佛教金铜造像艺术选粹·第2册

    中国文物流通中心编著2003 年出版59 页ISBN:7102026439

    在本尊像中,除了四臂观音和金刚持少数本尊是平和相似外,大多数本尊都是以忿怒出现。关于密教的忿怒神像的意义有许多种解释,在此难以展开论述。本书所收的本尊像即是修行者进行密法修行时作为观想对象的神像,除...

  • 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

    李森著2012 年出版298 页ISBN:9787560747163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400余尊窖藏佛教造像,先后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20世纪全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古代雕刻艺术”、“中华灿烂文明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巴蜀佛教石窟造像初步研究 以川北地区为中心

    姚崇新著2011 年出版435 页ISBN:9787101076479

    本书首先在对广元石窟造像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调查所获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考古类型学和宗教图像学的方法,并参诸文献,对广元石窟造像进行了年代学和综合分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期研究的成果,.....

  •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赏析 永录藏文化博物馆藏品

    青海永录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编著2014 年出版219 页ISBN:9787105133185

    本书以永录藏文化艺术博物馆的藏传佛教博物馆藏品为对象,通过对艺术品的造型、构成结构、风格特征等的物理性描绘,向读者展示了500余种藏传佛教造像的一书精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性和知识性。是集知识性、艺...

  • 成都下同仁路 佛教造像坑及城市生活遗址发掘报告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 年出版288 页ISBN:9787501052622

    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成都下同仁路进行了抢救发掘,发现了2个佛教造像坑、14个生活遗物坑以及2个水井。造像坑中出土了佛像、菩萨像、天王像、背屏式组合造像等多种类型的佛教造像,分析其年代在南北朝至...

  • 大足石刻佛教造像脸部虚拟修复

    王海燕,黄永文著2019 年出版129 页ISBN:9787568914499

    本书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引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出基于样本库的数字图像修复方案,解决待修复图像本身无法提供充足先验信息情况下的图像修复问题。本书首先建立大足石刻样本库,然后从中搜索与待修复...

  • 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研究

    葛英颖著2018 年出版143 页ISBN:9787566914064

    本书从宗教学、美术学、服饰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文化特征。主要从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代时期、初唐至盛唐时期以及中晚唐至宋元明时期五...

  • 佛教造像

    欧阳启名著2004 年出版291 页ISBN:7503925167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初发源于印度,最初流行于印度恒河的中上游一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的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很快得到流行。佛教经过了原始佛教、...

  •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 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

    侯旭东著2015 年出版443 页ISBN:9787509781050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布南北,影响遍及朝野。关于佛教义学发展与高僧大德的事迹,向是关注重点;而对一般信众的信仰,则知之甚少。本书依据铭刻资料,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视角研究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

  • 中印佛教造像源流与传播

    张同标著2013 年出版571 页ISBN:9787564144739

    本文旨在研究中印两国佛教美术传播中的三次浪潮及其具体表现。这三次浪潮,形成于古印度造像高峰时期的贵霜时期、笈多时期、波罗时期,分别对应中国的汉魏西晋、东晋至唐初、唐后期至北宋。第一次浪潮,古印度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