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1934—1937 1
文艺评论 2
把握住“现在” 2
沙宁 4
外套 7
当前的问题 9
中学生的自决问题 11
儿童年的儿童文学 14
非常时期文学的建立 16
文学的反抗性 18
作品的主题与题材 20
漫谈速写 22
时事短评 24
这是血的事实 24
救灾的话 25
民族的出路 26
文学创作 27
上任 27
爸爸回来了 35
周家的小彩 38
夜哨兵 46
延安绥德抗战时期1938—1945 49
山城随笔 50
三年一旱 50
山城的雾 53
宝塔 57
边区纪事 60
民主——在模范抗日根据地 60
边区的妇女 65
炸弹的威力 71
战斗·学习·生产 75
下“南路”的孩子 78
碛口胜利 82
吕梁山的孩子们 88
休养连 92
快活的二十个 95
开荒突击的后方 98
杜春 102
大和田廉及其他 106
印度医疗队在敌后 110
袁牧之从敌人后方来 113
河防上的妇女 117
赶台口 119
自卫军活捉土匪 122
附录 128
十大要案 128
黑龙江工作时期1945—1952 133
土改的胜利 134
复仇 134
我遇见的两个农民 136
你面前只有一条路 140
刘别别 143
邢家窝堡的喜悦 147
“中央胡匪”穷途末路 149
张老头探儿记 152
改造后的老房身 153
打柴记 155
煮熟“夹生饭” 156
“徐二不算”还债 156
群众发动起来了! 159
从“摆身”到“合心” 164
农村调查 169
一百石粮 169
农村中调剂食粮问题 171
附录 175
通俗的《新黑龙江报》&王遵佗 175
东北日报时期1952—1954 179
一个典型的树立 180
“铁孩子”高凤志 180
采访高凤志追忆 195
一项批评的效果 198
隔靴搔痒 198
辽宁日报时期1954—1978 207
充分发挥报纸这一思想武器的作用 208
像韩秀芬那样大公无私(社论) 211
工人阶级的好女儿——韩秀芬(通讯) 215
生活互助活动值得大力提倡(社论) 226
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生活互助活动(通讯) 230
坚持就是胜利(社论) 241
我认识的一个炼钢厂厂长 245
佟金凤 252
老英雄孟泰 258
光芒四射 270
北欧纪行 272
芬兰行 276
瑞典行 280
挪威行 284
丹麦行 288
光明日报时期1978—1995 293
必须坚持党的新闻理论 294
让新闻占据报纸最主要地位 294
报纸的理论宣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96
党委和党报 300
重视和运用典型是党报的优良传统 303
延安精神小议 305
难以忘却的记忆 307
王震旅长在绥德 307
忆殷夫 311
诗人·战士 318
两次见到巴苏大夫 322
怀念与期望 324
怀念国际友人巴苏大夫 327
难忘的教诲 329
忆震欧 332
《辽宁日报》三个报头的来历 335
不仅仅是巧合 338
盛世感言 342
公共场所不吸烟 342
戒烟谈 343
再谈戒烟 345
《家风》值得赞赏 346
市长挨骂以后 347
老年自有老年的优势 348
琴声 350
也谈小吃 352
酒泉 353
耕耘一生 奉献一生 355
殷参——党的优秀新闻工作领导者&高鸿烈 刘希圣 356
殷参年表 429
后记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