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
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

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伍莹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7163331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维度形容词是描述物体各个维度特征的形容词,现代汉语共7对维度形容词,分别为“大-小”、“高-低/矮”、“长-短”、“宽-窄”、“深-浅”、“厚-薄”和“粗-细”,这些词聚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词汇系统。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通过最充分的利用海量语料,详尽考察维度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实际情况,探寻维度形容词和名词搭配的组合机制和语义限制,分析维度形容词的空间义及其语义特征,探索维度形容词隐喻义演变的机制和过程,阐释各个义项发展演变的脉络和方式。在维度形容词空间义和隐喻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维度形容词语义自动识别的计算机模型。目前计算语言学关于语义的识别已经有了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大类的识别技术和成果,而其发展需要并期待学界对形容词等大类词中的次类进行研究。本书所进行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不仅对计算机自然语言识别,而且对词汇语义学、词典编撰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现代汉语维度形容词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空间、空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词 1

一、空间与空间描述 1

二、几何学、语言学和现实世界中的空间维度 3

三、空间维度词的词性界定与意义分类 5

四、维度形容词的界定和分类 7

五、维度形容词在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系统中的地位 9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0

一、范畴理论 10

二、隐喻理论 13

三、语义范畴理论 16

四、体验哲学和人类中心论 17

第三节 维度形容词国内外研究综述 19

一、理论语言学界研究现状 19

二、计算语言学界研究现状 31

三、国内外维度形容词研究述评 31

第二章 “高、低/矮”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35

第一节 “高、低/矮”的空间义 35

一、“高、矮”维度义的语义特征 36

二、与“高、矮”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50

三、“高、低”的位置义 54

四、“低、矮”空间义的异同 55

第二节 “高、低”的隐喻义 57

一、数量域 58

二、等级域 59

三、评价域 61

四、心理域 62

五、时间域 62

第三节 “高、低/矮”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64

一、“高、低/矮”计算机识别流程 64

二、“高、低/矮”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68

第三章 “宽、窄”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69

第一节 “宽、窄”的空间义 69

一、“宽、窄”维度义的语义特征 73

二、与维度义“宽、窄”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86

三、“宽、窄”面积义的语义特征 90

四、与面积义“宽、窄”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94

第二节 “宽、窄”的隐喻义 96

一、范围域 98

二、心理域 98

三、政策域 100

四、经济域 100

第三节 “宽、窄”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01

一、“宽、窄”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101

二、“宽、窄”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05

第四章 “深、浅”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106

第一节 “深、浅”的空间义 106

一、“深、浅”维度义的语义特征 107

二、与维度义“深、浅”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115

三、“深、浅”的位置义 125

第二节 “深、浅”的隐喻义 128

一、时间域 129

二、颜色域 131

三、知识域 132

四、情感域 132

五、数量域 133

六、程度域 134

第三节 “深、浅”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35

一、“深、浅”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135

二、“深、浅”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38

第五章 “长、短”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139

第一节 “长、短”的空间义 139

一、“长、短”空间义的语义特征 140

二、与“长、短”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147

第二节 “长、短”的隐喻义 153

一、时间域 153

二、篇幅域 153

第三节 “长、短”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54

一、“长、短”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154

二、“长、短”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56

第六章 “厚、薄”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157

第一节 “厚、薄”的空间义 157

一、“厚、薄”空间义的语义特征 158

二、与“厚、薄”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 159

第二节 “厚、薄”的隐喻义 164

一、数量域 165

二、情感域 165

三、味觉域 166

四、质量域 166

第三节 “厚、薄”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67

一、“厚、薄”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167

二、“厚、薄”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69

第七章 “粗、细”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170

第一节 “粗、细”的空间义 170

第二节 “粗、细”的隐喻义和转喻义 180

一、原因转喻结果 181

二、结果转喻原因 182

三、声音域 182

四、性格域 184

五、品质域 184

第三节 “粗、细”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87

一、“粗、细”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187

二、“粗、细”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189

第八章 “大、小”语义及其计算机识别分析 191

第一节 “大、小”的空间义 191

第二节 “大、小”的隐喻义 195

一、时间域 196

二、抽象量域 200

第三节 “大、小”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202

一、“大、小”计算机语义识别流程 202

二、“大、小”计算机语义识别模型构建 203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205

一、研究结论 205

二、研究展望 209

参考文献 211

返回顶部